2020奥运会

奥运最荣耀的倒数第一!战争逼她偷渡 徒手救20人

新浪体育讯

关注

尤丝拉-马尔蒂妮是本届奥运会的参赛选手,她最近备受媒体关注。原因在于,她的人生背景太特殊了。

马尔蒂妮成长在叙利亚的一个基督教家庭。

她和家人居住在南部城市德拉雅,距离首都大马士革有五十公里的距离。

作为一个游泳教练的女儿,她从小就喜欢游泳。从四岁开始,每天游泳训练三个小时,然后再去学校上课。她很快展示出了自己的天赋——阿拉伯青年锦标赛夺取三枚金牌,参加国际泳联世界短道游泳锦标赛,作为叙利亚奥委会积极培养的选手,她还在准备着里约奥运会……

可战争,让她不得不终止了这一切。

她的生活里,不停出现炮火——家、学校、泳池……炮弹落在各个角落,战争越来越激烈,马尔蒂妮不得不停止训练。而且,作为基督教徒,他们还经受着宗教的迫害。于是,在2015年,她只能和大多数叙利亚人一样,背井离乡,逃往欧洲。

她和家人先逃到邻国黎巴嫩,再长途跋涉,经过陆路横跨土耳其。在土耳其,他们找到掮客买去希腊莱斯博斯岛的船票。难民太多,船票被炒高了几十倍,可为了求生,他们只能咬牙购买。

大迁徙中,危及生命的情况不可避免的出现了,电影里的情节在现实中发生——一开始,他们坐船到半程,就被土耳其警察遣返;深夜再出发,一艘只能容纳七八人的小船,竟然塞满了20个难民;出发半小时,船引擎就出现了故障,船舱进水,小船在大海中摇摇欲坠。更可怕的是,这些人中,没有几个人会游泳……

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殊死一搏。马尔蒂妮和姐姐,还有另外两个会游泳的难民,跳进海水里,一起推着有故障的小船,向前前进。冬天的海水冰冷,波浪汹涌,马尔蒂妮又冷又累,三个多小时后,横渡爱琴海,他们终于靠岸了。

所有人都活下来了,马尔蒂妮成了英雄。

回忆起这段生死旅程时,马尔蒂妮说,“在叙利亚时,我担任游池教练,保护人们不致溺水;所以如果当时有任何人淹死,我是不会原谅自己的。”

到了希腊,奔波还未结束。马尔蒂妮和家人要去往德国——这段旅程同样不容易,他们白天赶路,晚上只能在田野和教堂栖身。他们不是没有钱,可所有的计程车和旅馆,在得知了他们的身份后,都选择拒绝给他们打开大门。

在德国,他们总算迎来了希望。马尔蒂妮一家不但申请到难民庇护,在难民营生活下来,马尔蒂妮也在他人的帮助下,见到了柏林一家游泳俱乐部的经理,后者为她打开了游泳池的大门,她又可以游泳了。

刻苦训练了几个月,她成绩提升巨大。

里约奥运会那一年,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全世界宣布,要成立一支“难民代表团”。这支代表团,不代表任何国家,由全世界各地的难民组成。南苏丹、叙利亚、刚果(金)、埃塞俄比亚……这些来自于饱经战乱蹂躏地方的难民们经过了激烈选拔,最终有10人站上了奥运舞台。

“游泳给予了我快乐,让我暂时忘却痛失家园的痛苦,也让我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”,马尔蒂妮最终进入了这个名单。18岁的她,最终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蝶的比赛中游出了1分09秒21的成绩,在45名参赛运动员中排在第41位。

到了东京奥运会上,马尔蒂妮再次挑战女子100米蝶泳比赛,预赛之中她游出了1:06.78的成绩。这比五年前提升了大约2.4秒,但与里约奥运会所不同的是,东京100米蝶泳的预赛参赛名额从之前的45个缩减到了33个,所以即便马尔蒂妮明显提升了自己的水平,最终她的成绩也只是倒数第一。

但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?在奥运的赛场上,她像一道光冲向终点——这比当年在冰冷海水里推着一条船向前游容易多了。这一刻,她能忘记那些战火,忘记那些逃难,忘记那些分离,只为了梦想而划臂打水。她显然不是最快的那个,但她游出了东京奥运会泳池里最美的一分钟。

“我想向每一个人展现我们在苦难之后的安宁生活。我也想鼓舞大家在生活中多做一些美好的事情,永远不要放弃梦想。”

东京奥运会,马尔蒂妮不仅来了,她还成为了难民代表队的旗手。

她还要继续追梦,证明难民不止是代表着战火、贫穷、恐怖,还代表着梦想。虽然她的成绩是倒数第一,但她已经足以骄傲地离开了。

在她身后,是全世界8000多万的难民,她的身后,是战火不断的故土叙利亚。她每一次游泳,都不代表着她一个人,而是一群人。

她说,“我时刻逆流而上,因为我是苦难祖国的希望。”

(韦雨木)

加载中...